去粉店吃粉,去饭店吃饭,餐桌上大多摆有一次性筷子。因简单、省事,看起来还很卫生,很少有人去怀疑它们究竟卫不卫生。
融安、融水两县,是柳州乃至广西的筷子生产大县,那么,其筷子的制作工艺是否让人放心呢?昨日,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对融安县筷子行业进行检查,揭开了这一行业的冰山一角。而记者得益于行业人士的帮助,经过多日走访调查,也了解到种种触目惊心的事实。
一次走访
牵出行业潜规则
“消毒餐具内的筷子大肠杆菌有超标,一次性筷子则对身心健康都有危害。”3月下旬,读者韦先生向本报反映,称自己从事餐饮行业多年,也与筷子生产厂家打了多年交道,深谙筷子生产厂家的内幕,“如果你知道这些内幕,也许你会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”。
据了解,融安、融水两县是筷子生产大县,也因竹筷黄爽光滑而声名远扬。以融安为例,该县有筷子加工作坊约20家,生产的竹筷销售至柳州、南宁等地。
3月27日,记者随同行业知情人士来到融安县一些竹筷生产加工点,而其行业“潜规则”也逐渐浮出水面。
当日,记者来到融安县长安镇红卫村,以批发竹筷为由,进入一个一次性竹筷加工点。老板卢某热情接待,并带领记者参观制作流程。
记者看到,该加工作坊有五六名工人,约200平方米的场地内,随处可见摆放晾晒的竹条(用于加工筷子的横条),还有两台小型筷子加工设备。显然,这是一个规模一般的筷子加工点。
据卢老板介绍,生产一次性竹筷主要有几道工序:将圆竹加工成竹条,浸泡、晾晒,筷子成型,烘烤、抛光,包装等。记者看到,在两个面积约4平方米的浸泡池内,堆放有不少竹条,水上面却覆盖有黄色的粉末状物品,且散发出异味。池水看起来有点青紫色,味道也不好闻。
“筷子加工怎么会添加其他物品呢,难道是传闻中的硫磺?”见记者有疑问,卢某拿出一个写有“焦亚硫酸钠”的白色编织袋,说:上面写有食用添加剂,对人体并没有害处;焦亚硫酸钠主要给筷子增白,起到防腐、防虫的作用。他表示,融安有很多筷子生产厂家,大家都是这样制作的。
据了解,该加工点每天可生产约5万双一次性竹筷,在融安县属规模较小的加工作坊。这些竹筷看起来很整洁、黄爽,据称批发价为0.05元/双,其产品除销售至周边县份外,还销往至柳州、南宁等地。
随后,记者又走访了两家一次性筷子加工作坊,其生产工艺大同小异。记者发现,这些加工作坊或多或少添加焦亚硫酸钠,该产品为湖南省祁东县生产,标注有“食用添加剂”。因当天下雨,生产的筷子不易晾晒,两家加工点均停产。